top of page
  • daqiyue

云暗指人子的名字勇与原?

“对!封神演义的开端就是苏妲己进宫秽乱宫廷。这时候出现了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云中子,削了个松木剑来给纣王。云就代表‘勇’和‘原’,练气士的‘气’也是‘勇’的意思。松木剑的‘松’代表十八公,木公‘李’,都是在讲人子的名字李塬和李勇。


当时纣王看他仙风道骨,心生好感,就问他从哪来。云中子说‘贫道来自云水’,纣王又问‘云散水枯,汝将何往?’云中子说‘云散皓月当空,水枯明珠出现。’ 这里提到的‘云散’和‘水枯’对应《红楼梦》中史湘云的判词‘云散高唐,水枯湘江’。

云和水对应的就是一个重大的末日的征兆,人子的降临。湘江指的就是今天的湘江,林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,住潇湘馆。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就是湖南的零陵。零陵就是眼泪飘零的意思,也是众生流尽眼泪的地方,所以最后林黛玉泪尽而逝。

眼泪是什么?就是末日的雨水。黛玉的角色设定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绛珠仙草。绛珠的绛通洚,就是洪水的意思。三生石对应的就是三峡。林黛玉最后的结局是‘泪尽归离恨’,回到33 层离恨天,意思就是回乡了,苦难结束了,也代表着幸福的开始,而雨水就是天上的云的另一种样子,还是指云。


《封神演义》 第五回 《云中子进剑除妖》 原文:【道人左手携定花篮,右手执著拂尘,近到滴水檐前,执拂尘打个稽首,口称:“陛下,贫道稽首了。”纣王看这道人如此行礼,心中不悦,自思:“朕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‘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’,你虽是方外,却也在朕版图之内,这等可恶!本当治以慢君之罪,诸臣只说朕不能容物,朕且问他端的,看他如何应我?”纣王曰:“那道者从何处来?”道人答曰:“贫道从云水而至。”王曰:“何为云水?”道人曰:“心似白云常自在,意如流水任东西。”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,便问曰:“云散水枯,汝归何处?”道人曰:“云散皓月当空,水枯明珠出现。”纣王闻言,转怒为喜,曰:“方才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,大有慢君之心;今所答之言,甚是有理,乃通智通慧之大贤也。”命左右:“赐坐。”云中子也不谦让,旁侧坐下……纣王曰:“宫中既有妖氛,将何物以镇之?”云中子揭开花篮,取出松树削的剑来,拿在手中,对纣王曰:“陛下不知此剑之妙,听贫道道来:松树削成名‘巨阙’,其中妙用少人知。虽无宝气冲牛斗,三日成灰妖气离。”】

另外史湘云判词中的‘云散高唐’来自宋玉写的《高唐赋》。高是崇高,高大;唐就是堤坝,指的就是今天的三峡。讲的是楚王在巫峡看见各种形状的云气,问宋玉这是什么?宋玉说这是朝云,云就是云气,空气和水,‘气’代表‘勇’,‘水’代表‘原’,指的都是人子的名字。

接着宋玉又讲了巫山神女的典故。楚怀王在巫峡白天昼寝,做梦梦见神女,自称‘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’。 朝云和行雨都是在指空气和水,代表‘原和勇’。‘阳台’的‘阳’指‘太阳’,就是‘日’,‘台’是‘胎’的本字,代表金字塔,金字塔上面一个太阳就是‘景’,其实指的就是景教。‘高唐梦’发生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三峡。说到‘阳台’,不得不再提一下诗仙李白,天宝三年(744年),李白与杜甫、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。李白欲寻访司马承祯,待到达阳台观后,方知他已经仙逝,无缘再见。不见其人,惟睹其画,有感而作四言诗《上阳台》:【山高水长,物象千万,非有老笔,清壮可穷。十八日,上阳台书,太白。】这可是李白唯一存世真迹!



郦道元的《水经注. 三峡》中打渔人歌‘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啼三声泪湿裳’,也是讲三峡的。那个地方有一个庙叫朝云庙。苏东坡妻子去世之后,后来陪他终老的,跟他最好的就是妾,当然也是他的妻子,叫王朝云。所以你看,这些关于云的典故几乎无处不在,甚至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与遗迹。

《高唐赋》:【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,望高唐之观。其上独有云气,崒兮直上,忽兮改容,须臾之间,变化无穷。王问玉曰:“此何气也?”玉对曰:“所谓朝云者也。”王曰:“何

谓朝云?”玉曰:“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‘妾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。闻君游高唐,愿荐枕席。’王因幸之。去而辞曰:‘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

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’旦朝视之如言。故为立庙,号曰‘朝云’。”】

另外说到云雨,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与雨水有关的节气—清明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的清明节是太阳黄经15°。这个节气的物候是“虹始见”,就是说从清明节开始可以看见彩虹了。黄经15°对应圆周360°的15°,按1°对应一天,15°就是1 月15 日逾越节,也是中国的上元节。115 在圆周上对应7 月15 日。7月15 是寒露,是太阳黄经195°,也是中元节和住棚节(耶稣诞生的日子),115 就是世界一切秘密的本源。


清明是祭祖的,要上坟。‘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’这个意境每个人都有印象。无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,都应该知道清明是个祭祖的日子。关于我们的祖先,人从哪里来的,而大脚印关系到人类的起源,一切都是有关联的。

清明真正起源于晋文公。晋文公在外到处流亡的时候,有个大臣叫介子推。没饭吃饿得快不行的时候,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,做肉汤给晋文公喝,让他度过危机。等到晋文公后来回到魏国当国君的时候,封赏之前跟随他的功臣,但当时把介子推给忘了。介子推也没吭气,就背着他的老母亲隐居在了绵山。

后来有人提醒晋文公,你把一个大功臣给忘了。晋文公很后悔,就赶紧亲自去请介子推。但介子推已经跟他母亲躲到了山里去了。山又大,找不着怎么办?于是有人出主意,三面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。结果火烧起来了,介子推也没出来。等火灭了之后进去找,发现介子推跟他母亲,在一棵柳树下被烧死了。晋文公就把烧干枯的柳树拿回来做了一双木屐。每当看到他脚下的这双鞋的时候,就悲哉足下!悲哉足下!他就是用脚下这双鞋来纪念介子推。


‘足下’一词也来源于这个典故。晋文公还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。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。所以‘足下’跟清明都是同样的源头。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真要考证的话,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存在。

所有宗教信仰、习俗传统,包括名著,都是天使跟先知,在上帝的启示之下,留给人类的重要的信息,提醒你別忘记你的祖先是哪里来的。足下是鞋,鞋是柳树做的,木鞋,木屐、鞋印,对应的就是51 区大脚印那个地方。介子推割股做肉汤,吃肉,对应的是最后的晚餐。耶稣最后的晚餐,指的是逾越节的晚餐。逾越节就是从1 月14 日开始,越过1 月14 日就是1 月15 日。而1 月15 日又对应黄经15°的清明节。115°也是51 区的经度线。1 月15日是上元节,圆周另一端对应7 月15 日,也就是中元节,中元节是鬼节,跟祭祖也有关系。

南宋刘敬叔《异苑》:【介之推逃禄,抱树烧死。文公拊木哀嗟,伐而制屐,每怀其功,俯视其屐曰:悲乎足下。足下之称,当缘此尔。】

和清明节有关的还有《清明上河图》,指的也是逾越节的意思,也指向115°大脚印。画中的东京汴河是从西向东流,流到瓜州古渡头也就是金山寺那里。船是从下游往上走,船和河交汇在东京金梁桥。桥上有骑马坐轿的文臣武将,还有华表。华表就是路标,指引方向的。东京的经纬度就是114° /115°。船就是代表方舟,代表拯救的希望。船所经过与河水流过都是足迹,就是逾越节的意思,就是从114°到115°过渡的地方。‘上河’的河水从西往东流,从114 到115,船是从东往西,115 到114,就是逾越节,都是在强调足迹和逾越。”



27 次查看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