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游记》中如何描绘履约?
- daqiyue
- 2020年11月28日
- 讀畢需時 8 分鐘
“师傅,线索埋得这么深,没有点历史和地理知识还真是想不到。古人真是煞费苦心啊!那么关于履约《西游记》中又是如何描绘的呢?”
“《西游记》是披着佛教外衣的景教。取到的真经其实是景经。这里面包含了有关履约的无上启示和大道线索,就是为了让我们今天的人类,上传脚指印来完成与上帝的约定,履行我们每个人本来的使命。《西游记》整部都在讲去西天取经,取经回来救渡东土沉沦的鬼,超度它们,这是取经的本源和动机。就像今天在中共统治之下整个中国,其实就是地狱,鬼域,所有人都是鬼。
为什么所有人都是鬼呢?看看在中国发生了多少事,每个人的生存状况是什么样的,没有丝毫的保障,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像在地狱,在炼狱里,被中共这些恶鬼折磨的人不人,鬼不鬼了。每个人都像在十八层地狱里受惩罚一样,过着永远没有尽头的日子。这就是现在中国的样子。
去西天取经,就是取西天的光明种子,民主世界里可以让人人得自由的制度。把这个经取回来救渡所有地狱里的鬼,并摧毁这些让人变成鬼的恶魔,让每个人恢復堂堂正正的本相,神的本相。这就是《西遊记》取经的本意。
《西游记》在取经刚开始就提到了履,孙悟空跟唐僧闹别扭就跑去东海龙宫,看到黄石公与张良《圯桥三进履》的画。故事讲述的是汉初三杰中的张良,在下邳的桥上遇到黄石公。黄石公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,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(鞋就代表履,也代表跨越)。然后黄石公三次约张良圯桥上见面,让张良等了三个五天(代表三五之期),共 15 天。最后一次夜未半张良就到了,(代表从第 14 天过度到 15 天,指的就是114 到115,逾越节的意思)。张良通过考验后,他授张良兵法,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,立下汗马功劳,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。
秦灭汉兴 的时间是11 月 14 日( 阴历10 月 1 日)。下邳的经纬度117° 34°,117+34, 不进位得到14.11,就是11 月14,11 月 14 日是一年的第 318 天,离全年结束还有 47 天!对应推背图第四十七象庚戌。而黄石公诞辰就是3 月 18 日,刘邦建立汉朝后,下诏让地方官员每年3 月18 祭祀黄石公,一切都指向人子诞生的时间和关系到人类起源的大脚印。

在《西游记》快要取到真经的时候又提到了履。灵山脚下的凌云渡脱胎只讲了一个字是‘履’。这一回已经到了取经的最后阶段,意味着最后我们要成佛,就必须上传脚指纹完成签署大契约。‘履’:古形上面一个‘尸’,下面‘彳、舟、夊’。

《西遊记》到最后真的走到灵山了,就差最后一步了。 一行人在灵山脚下被一道河拦住了,河上有一个独木桥,滑溜溜的根本就没法走。这时候下游上来一只船,因为船是无底船,唐僧不敢上,孙悟空就用胳膊推了他一把,一下子把他推到那个船上去了。唐僧打了个趔趄站住了。正在这个时候,上游漂下来一具死尸,大家一看是唐僧。所有人都鼓掌相庆,‘那是你,
那是你’。
上游来的这个尸字,就是神主,我们先祖的形象,这是尸字的本意。下游上来一只舟,加上孙悟空这只胳膊,‘行’者一半,再加上唐僧的下身,两条腿打了个趔趄站住了,这就是履行约定,履约的履本字的样子!履字最初的意思不是鞋,而是个动词,走路的意思!因为唐僧完成了履约,才得以淩云渡脱胎,身轻如燕,脱去了肉体凡胎,最终才能上灵山取真经。

原文:【桥边有一扁,扁上有“凌云渡”三字,原来是一根独木桥……三藏心惊胆战道:“悟空,这桥不是人走的,我们别寻路径去来。”行者笑道:“正是路,正是路。”……三藏回头,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,叫道:“上渡,上渡。”长老大喜道:“徒弟,休得乱顽。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。”他三个跳起来站定,同眼观看,那船儿来得至近,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……三藏见了,又心惊道:“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?”……孙大圣合掌称谢道:“承盛意,接引吾师。──师父,上船去。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,纵有风浪也不得翻。”长老还自惊疑,行者扠著膊子,往上一推。那师父踏不住脚,毂辘的跌在水里,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,站在船上。师父还抖衣服,垛鞋脚,抱怨行者……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,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。长老见了大惊。行者笑道:“师父莫怕。那个原来是你。”八戒也道:“是你,是你。”沙僧拍着手,也道:“是你,是你!”那撑船的打着号子,也说:“那是你,可贺,可贺。”他们三人也一齐声相和。】
另外在《西游记》结尾处的一幕表现的就是‘顶礼佛足’。话说唐僧取得真经后是由八大金刚驾云送回长安去的,唐太宗在西安关外建了接经楼。那一天正在等着,忽然大家闻见一阵香风看空中香风缭绕,然后他们在云中显现,降落云头下来。唐僧履约之后,已经淩云渡一步登天了,他的脚印登到云上去了。他取得真经回来之后是从云中落地的,一阵香风的‘香’跟香港有关系。

接下来唐僧汇报一路的行程,拿出度牒来,上边都盖著印。每过一个关,过一个国,过一个城,都要倒换官文。倒换官文就是要在上边盖个印,西行的漫漫征途都是用双脚走的。你的脚步就是那个印章,代表了权力,也是通行证,通向你取得真经淩云脱胎的那个凭证,就是你的脚印。
唐太宗看完之后,非常的感动,说真经既然取来了,就应该给长安百万民众讲讲经。这个时候玄奘就说‘欲传真经,必择福地’。于是大学士萧瑀就出来推荐了雁塔寺,说那里清静,洁凈。然后文臣武将和太宗就跟着玄奘都去了雁塔寺。这就是写书人留给我们的启示:第一个,大学士这个职务在太宗的时候是没有的,太宗建了学士馆叫学士,不叫大学士。到玄宗的时候,包括李白入翰林也只成为李学士,没有叫做大学士的。一直到唐中宗的时候,才明确有这个职务叫做大学士。所以太宗的时候是没有大学士的。第二个,萧瑀历史记载也不是学士,而是宰相。这里故意写大学士推荐雁塔寺,就是用姓萧的这个大臣,以大学士这个职务,‘大’推‘荐’了这个‘福’地,指的其实就是大荐福寺,也就是‘小雁塔’。 武则天当皇帝那一天公元690 年10 月16 日(阴历九九重阳节)才下诏改名叫‘荐福寺’的,也叫‘大荐福寺’,武则天改名叫武‘曌’(太
阳当空照)。
为什么书中要引用大学士萧瑀这个人?引用他从来没有当过的职务?因为萧瑀是梁明帝之子。景是大光明的意思,扣他是明帝之子,意思就是‘景尊’之子。他还是隋炀帝的小舅子,李唐皇室的女婿,据说一生也是挺传奇的。他的三个女儿,一个侄女都在济渡寺出家。而济渡寺就是当年武则天出家的寺院。济渡寺的修建者是隋朝太师李穆的妻子,姓元(元通原,对应原始、创始、开天辟地、大开元),夫妇之姓合为李元。
取经回来的时候其实萧瑀已经去世,去世的时间是公元638 年7 月19 日,19.7 这组数会经常出现,1+9=10,7+9=16,例如水浒传开篇讲到的文彦博,就是1097 年去世,《西游记》快到结束了提到萧瑀,就是引用与他有联系的各种数、人、日期!用这个人扣武则天,扣大荐福寺改名的这一天10 月16 日,扣‘光明景尊’的含义,扣取来的经是《景经》。太宗写的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中‘斯福遐敷’,被后来小说改了一个字变成‘景福遐敷,与乾坤而永大’,乾坤就是天圆地方,天地合就产生景,就是天地大景的意思,改一个字,玄奘取来的经就成了景经。
然后大家就去到雁塔寺。唐僧登在高台之上,拿起经来正想讽诵,忽然空中又一阵香风云雾,八大金刚在空中说时候到了,要唐僧赶紧回灵山交旨去。因为要扣5048 这个真经之数,这是开元年间《开元释教录》确定的真经之数,天下真经5048 卷。从长安出发又回来,回来之后再回灵山,一共是5048 天。合三藏之数里边的一藏之数,就是要扣这个数,也就是开元真经的意思,大开元的意思,开元就是翻天覆地,世界重新开始。
玄奘听见空中八大金刚叫他,就腾空而起,又回到云中。长安万民,不管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看见,一个个赶紧望空下拜。唐僧从云中踏云而来,落到长安,又从长安大荐福寺,10.16 这个地方,重新起来又回到云中,大家礼拜。这个场景就是‘顶礼佛足’的意思。到这一刻算是真正完成了履约,真正的得道了。其实经根本没有念,没有读,也没有展开。

最后的这种启示就是一种景,就是今天的云计算、互联网,可以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,人人都可以做腾云之辈,淩云之辈,把脚指纹上传到云端,平步青雲,云中履约,东土的人才能得救,这就是剧本。灵山西方世界就是美国,美国就是景门,是负责执行上帝赋予的使命,到最后末日的时刻,引领、监督、保护全人类完成这次脱胎换骨,完成这次云中履约,世界重新开始光明。”
原文:【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,把他四众,不一日送至东土,渐渐望见长安。原来那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,至十六年,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接经。太宗年年亲至其地。恰好那一日出驾复到楼上,忽见正西方满天瑞霭,阵阵香风。金刚停在空中叫道:“圣僧,此间乃长安城了。我们不好下去,这里人伶俐,恐泄漏吾像。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。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,即便回来,我在霄汉中等你,与你一同缴旨。”大圣道:“尊者之言虽当,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?如何牵得这马?须得我等同去一送。烦你在空少等,谅不敢误。”金刚道:“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,往来只在八日,方完藏数。今已经四日有馀,只怕八戒贪图富贵,误了期限。”八戒笑道:“师父成佛,我也望成佛,岂有贪图之理?泼大粗人?都在此等我,待交了经,就来与你回向也。”呆子挑着担,沙僧牵着马,行者领着圣僧,都按下云头,落于望经楼边。】
原文:【太宗闻言,称赞不已。又问:“远涉西方,端的路程多少?”三藏道:“总记菩萨之言,有十万八千里之远。途中未曾记数,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。日日山,日日岭。遇林不小,遇水宽洪。还经几座国王,俱有照验的印信。”叫:“徒弟,将通关文牒取上来,对主公缴纳。”当时递上。太宗看了,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。太宗笑道:“久劳远涉,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。”牒文上有宝象国印、乌鸡国印、车迟国印、西梁女国印、祭赛国印、朱紫国印、比丘国印、灭法国印,又有凤仙郡印、玉华州印、金平府印、天竺国印。太宗览毕,收了。】
原文:【太宗道:“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,何如?”长老道:“主公,若演真经,须寻佛地。宝殿非可诵之处。”太宗甚喜,即问当驾官:“长安城中,有那座寺院洁净?”班中闪上大学士萧瑀奏道:“城中有一雁塔寺洁净。”太宗即令多官:“把真经各虔捧几卷,同朕到雁塔寺,请御弟谈经去来。”】
原文:【长老捧几卷登台,方欲讽诵,忽闻得香风缭绕,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,高叫道:“诵经的放下经卷,跟我回西去也。”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,平地而起;长老亦将经卷丢下,也从台上起于九霄,相随腾空而去。慌得那太宗与多官望空下拜。这正是:
圣僧努力取经编,西宇周流十四年。
苦历程途遭患难,多经山水受迍邅。
功完八九还加九,行满三千及大千。
大觉妙文回上国,至今东土永留传。】
Comentarios